欢迎进入卢氏党建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驻村办工作 > 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平凡的事就是让群众得到实惠

发布时间:2020-06-18
点击量:

“谢谢你,周书记,我今后再也不找领导了,是你帮我解决了大问题。”说这句话的人叫李某。说起李某,凡是接触过的人都感到头疼,这是有名的“难缠户”,但经过周玉涛耐心细致的工作,硬是让李某像换了个人似的。

 

image.png


2017年5月,周玉涛按照组织的安排,到卢氏县杜关镇马院村任第一书记,当年11月又调整到文峪乡通河村任第一书记。到通河村的第一天,李某就找上门,哭哭啼啼地要求当贫困户。当时村干部都不让周玉涛管这个“闲事”,周玉涛说:“当第一书记就是为群众办事的,群众的事都不是闲事。”他便接下了这个硬“茬子”。原来,李某家有5口人,父亲年老多病,母亲精神残疾,女儿上小学,自己又没有工作,只有丈夫在外务工维持全家生活。2013年村里评议贫困户时,他们家就在其中。2016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大数据比对,李某丈夫名下有一辆载重货车,由于这个原因,最终将他们清退出贫困户序列,为此,李某天天上访。获悉这些情况后,周玉涛一方面到上级争取政策,为其父母办理了一类低保,另一方面耐心做李某的工作:“你家困难都理解,我们可以共同解决困难,但政策红线谁也不敢碰。你今年才27岁,不务工不挣钱,家里收入全靠丈夫,你难道都不心疼他?自己凭双手靠劳动挣来的钱花着才气势,上访求人得来的终究不长远。”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周玉涛的诚心终于感动了李某,她答应不再上访。周玉涛便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县城管局,帮忙为李某安排了公厕保洁管理的工作。收入高了,心情好了,李某的脸上笑容也多了,再也不逢人就说自己是可怜的祥林嫂了。

解决了这个难缠的事,周玉涛对驻村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无论前方的路有苦,只要心中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脱下皮鞋西装,换上了球鞋运动衣,一家一户的走访调研,用心记录每家每户的情况,了解村情民意,掌握所需所求。通河村土地贫瘠,人均不到一亩且都是坡地,种植传统农作物成本高、产量少、收入低,很多群众都搬到了县城附近居住,村子差不多成了空心村。周玉涛就琢磨着发展产业来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外出考察,村两委决定发展花椒种植业。看着是贫瘠的土地,但依旧是山里群众的依靠,要流转这些不成片的土地,周玉涛可是没少跑腿受气,白天找不到人,他就晚上翻山越岭一户户做工作,甚至带着酒到群众家里“套近乎”,一个月时间,320亩土地流转到位,看着黑眼圈的周玉涛,村支书动情地说:“没有周书记用情用心,我们这点事还真弄不成。”如今,花椒树下套辣椒,群众土地有租金、干活有薪金,通河村群众“钱”途无限。通河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文化广场,他就依托政策优势,带领村干部要项目、找资金,身体力行带头干,短短两年时间,通河村旧貌换新颜,“五有六通”全部达标,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一个山青水秀景色美的新通河也于2018年底高位退出贫困村序列,并以群众满意度100%的骄人成绩,列居卢氏县第一。

image.png

 

2020年,周玉涛继续连任通河村第一书记,新的任期使他倍感压力,群众脱贫了,下来该做些啥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便从群众的需要入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零星分布在山坳里的群众出行难是他首先要考虑的,但没有项目指标,周玉涛便天天往交通部门跑,最终感动了相关领导,总共不到1公里的3条通组道路终于有了说法,这个“说法”是他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结果。村里人多数搬到城郊,村干部总不能固守在空落的村子里,他就开始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硬是把大石河片区的8个村的综合群众服务中心“搬”到了乡政府附近,彻底解决了“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为民服务跟踪到哪里”的问题。

驻村工作是平凡的,但驻下来就是不平凡,给群众办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更是不容易。每每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的一声谢谢,周玉涛就说:“这些平凡的小事对群众来说都是大事,只要做了,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我到过的地方是我终生的留恋,驻村让我的人生从此有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本期编辑:梁丽文

投稿邮箱: lsxzcbxxb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