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更加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时,心潮澎湃,尤其是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还是党的建设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还有世界影响力都大幅跃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需要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既是总书记对全国文化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也是文化工作者必须达到的奋斗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和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宣传文化战线的一员,就是要全面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现在全县正在抓紧推进河南省文化先进县建设工作,全力实施春风化雨,文化惠民活动,全面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全民文化获得感。
五年来,我们国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五年来,自己也经历着人生的“变革”:2012年,自己还是一名大二在校生,懵懵懂懂,只知道学好自己的专业;2014年临近大四毕业,准备考研;2015年毕业,提起精气神扎实学习,成为了县文广新局的一员;2017年5月,我被选派沙河乡寺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入村以后,发现农村工作琐碎又繁杂,看似简单的问题处理起来却会有各种困难和障碍,这对于从未下过基层的我来说有点无从下手。但是,我很快调整状态,沉下心、理思路、仔细研究全村状况,认真走访每家每户,倾听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就这样经过认真摸索和锻炼,很快适应了环境,自己也成了村里一位无所不知的“大家长”,不仅对全村每户群众的家庭情况了然于心,还经常带领村两委成员,为全村群众的脱贫致富集思广益、想法设法。
怎样才能做到抗牢在政治责任,做到精准帮扶?怎样才能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这是我入村以来一直深思的问题。在当前全县大力推广金融扶贫的新形式下,我积极向群众宣讲这一好政策,鼓励他们把握机遇,多想办法,多找出路。但是,很多群众由于没有经验不敢尝试,面对这些好政策只能忘而却步。我就主动找到家里和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探讨寻找合适的发展项目、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规划,一次次的精神鼓励和真心帮助,不仅打消了心中的顾虑,还充满信心地进行产业谋划。目前,全村已成立中药材种植、养牛、养羊、土蜂养殖4个合作社,吸纳覆盖全村贫困户22户、67人,还有10户贫困群众在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顺利得到资金保障,发展起自己的创业项目,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致富门路。同时,在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办公室指导下,一方面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入户开展摸底调查,对未就业群众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并根据就业指导类型建立服务档案,实现精准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与县乡劳务中介机构的联络,深入村组广泛宣传动员,及时发布劳动力用工信息,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就业渠道。截止目前,转移输出劳动力13人,9户劳动力实现转移脱贫。
同时,也全力以赴、积极协助村两委推进全村道路扩建、异地搬迁、文化广场建设、宽带网络覆盖等工程建设,将自己的所有精力用在村里群众的各项扶贫事业上。在县文广新局大力支持下,申请到包括乒乓球台、象棋、扇子等一批文化器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丰富了群众农闲生活,积极营造向上向善人文好风尚。
作为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战士,我更要拿出砥砺奋进的状态,勇立涛头,学习、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发有为、大显身手,不负少年志、国家恩!(投稿:县文广新局驻寺沟村第一书记 杨森)
本期编辑:崔鹤翔 莫林博
投稿邮箱:lsxzcb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