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
在这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季节,我县文峪乡立水庙村的村民却无暇踏青游春,他们都在地里忙着栽种无刺花椒树呢!

文峪乡立水庙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处,属于非贫困村,全村8个居民组,185户585口人,耕地面积1293亩,林地面积1377亩,总面积3.9平方公里。原来的立水庙村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室破旧不堪,村容村貌脏乱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当地群众主要是靠种植烟叶为主,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经济收入没有保证。

2017年5月份,三门峡日报社派驻卢氏记者站站长牛富江同志被委派到立水庙村任第一书记。面对着村级班子不给力、基础设施差、无主导产业、劳动力短缺等困境,牛富江不气馁,先从改善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和村里的基础设施做起。通过带领村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制度,立水庙村的党员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极大地提高。通过带领村干部整治村容村貌,群众看到了希望。随后,牛富江又到处跑项目,要资金,不断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几个月过去了,立水庙建起了干净、整洁的标准化村室,硬化了村室大院,新建了文化广场,接通了自来水,修通了水泥路,完成了主干道亮化工程,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11月,牛富江被组织调整到其他村担任第一书记,县文广新局的宋东明同志被任命为新的立水庙村第一书记。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同样都有一颗为民办事、带领立水庙村脱贫致富的心。

宋东明深知发展产业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发展好了,贫困户才能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继任立水庙村第一书记后,宋东明将目光放在了立水庙村产业转型上。
原来,立水庙村的主要产业是以烟叶为主,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从事烟叶生产的村民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但近年来,国家对烟叶发展进行统控统筹,而且天气持续干旱,烟叶收入大大降低。宋东明通过与乡领导、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不断探讨、研究,并多次到其他产业发展做的比较好的村实地取经,并邀请卢氏县女郎山调味品公司负责人入村实地考核,最终确立了与卢氏县女郎山调味品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无刺花椒、辣椒、黑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思路,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获得收入。经过宋东明同志和卢氏县女郎山调味品公司计划投资350余万元,发展无刺花椒、辣椒套种800亩,建立豫西黑猪繁育基地1处。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宋东明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祖祖辈辈都靠土地吃饭的立水庙村群众对土地流转打从心底里抗拒。他们觉得土地只有紧紧攥在自己手里,心里才是安定的,一旦流转出去,感觉土地再也不是自己的了。至于土地流转每年350元/亩的收入,客观上来说,群众都觉得挺满意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节前夕,必须完成800亩土地的流转和翻耕工作,否则产业转型就会再晚一年。为了确保2018年春季无刺花椒的正常栽种,宋东明挨家挨户给各户做工作,再三向群众做解释和说明,向群众保证土地还是他们自己的,并从传统农业作业方式的落后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产出比、流转后的收入等等方面做了比较,终于在春节前夕完成了800余亩土地的流转和翻耕工作。
今年3月初,天气刚刚转暖,宋东明就带领着立水庙村群众开始无刺花椒的栽种,截止目前,已完成无刺花椒栽种200亩。

虽然已经卸任立水庙村第一书记,牛富江依然牵挂着立水庙村的发展。这不,听说立水庙村的无刺花椒开始栽种了,他高兴地来到地里,与群众一起劳动起来!
(供稿:文峪乡党政办)
本期编辑:张宇 崔鹤翔
投稿邮箱:lsxzcb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