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近日,中央媒体接连聚焦关注河南各地扶贫脱贫工作,例如《光明日报》刊发的《河南太康推出健康扶贫新举措健康知识戏里唱出来》,《工人日报》刊发的《河南首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 全省贫困县数量减至50个》,《农民日报》刊发的《河南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助力精准扶贫》、《河南卢氏县合作社+农户共养“扶贫羊”》等,相关报道在网上引发了良好的反响。最近,河南各地都怎么开展扶贫脱贫工作?开展成效如何?本文结合媒体报道进行梳理。
01报道列表
02报道关键词
从中央媒体最近涉及河南的扶贫新闻来看,“河南”、“扶贫”、“脱贫”、“群众”、“产业”、“致富”、“农产品”、“健康”、“贫困县”、“合作社”、“养殖”、“知识”、“精准”、“发展”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中央媒体最近从多个角度报道河南扶贫脱贫动态,内容较为丰富。
03报道内容综述
(一)河南太康推出健康扶贫新举措健康知识戏里唱出来
据《光明日报》报道,“要健康还得要保持正常体重,超重肥胖都不行;少吃油盐和糖类,每日里多运动好心情,好呀好心情!”4月8日,春光明媚,河南太康县道情剧团送戏下乡来到转楼乡路口行政村,演出的道情戏曲小品《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引起群众共鸣。
“这戏词真是好呀,正对了我的高血压血脂稠症,以后要少油少盐多运动啊。”该村64岁的村民李加中说。一边看戏,一边学习健康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把“健康”带回家,这是太康县推出的健康扶贫新举措。据了解,太康县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实施贫困群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困难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妇幼保健服务等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二)河南首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 全省贫困县数量减至50个
据《工人日报》4月21日报道,日前,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舞阳县正式脱贫摘帽。这是继兰考县和滑县之后,河南又一贫困县脱贫摘帽,舞阳县也成为河南省第一个成功摘帽的省定贫困县。舞阳县脱贫摘帽后,河南省贫困县数量减至50个。
据介绍,2014年河南省舞阳县贫困发生率达9.39%,经过3年来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2017年舞阳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9%,全县112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4.38万贫困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2017年底,舞阳县正式向河南省政府提出退出贫困县的申请。根据相关规定,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舞阳县退出情况进行了专项核查。核查结果表明,舞阳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指标,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等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河南省政府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舞阳县退出贫困县。
(三)河南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助力精准扶贫
据《农民日报》4月22日报道,近日,记者从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河南省聚焦贫困地区发力,积极开展“一县一品”创建,培育“扶贫菇”“扶贫果”;推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筑造“生态区”“致富路”;积极扩大优质食品农产品出口,其中2017年出口达254.8亿元,同比增长27.4%,创历史新高。
香菇和苹果等农产品是世界公认的“扶贫菇”“扶贫果”,适宜山区农户种植。河南把扩大河南特色农产品出口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全国率先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创建。在全省157个县(市、区)中筛选具有出口优势和潜力的食品农产品162个品种,再从中优选香菇、苹果、茶叶、木材、辣椒、蜂蜜等14个核心品类重点培育,扩大出口量,引领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其中,2017年全省出口香菇达87.6亿元,同比增长21.2%,成为河南省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
(四)河南卢氏县合作社+农户共养“扶贫羊”
据《农民日报》4月23日报道,近日,河南卢氏县官坡镇兰东村村室院内很热闹,该村80余户贫困群众正在和卢氏县锐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肉羊养殖协议。同时,县农牧局、官坡镇政府相关人员到场对群众进行养殖政策解读和养殖技术培训。
去年以来,官坡镇以产业化富民思路为引导,加大投入,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卢氏县锐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官坡镇兰东村,由本村两名退伍军人组建,投资80余万元建设羊舍,借全镇产业扶贫发展的“东风”,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羊养殖,鼓励农户种植青贮玉米,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五)国开行河南分行向贫困县发放贷款突破1000亿元
据人民网4月17日报道,近日,记者从国开行河南分行获悉,该行累计向河南省53个贫困县发放贷款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34亿元,为河南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作为党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国开行河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坚持“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思路方法,克服人员和机构短板,选派12名处级干部作为扶贫金融专员,成立18个地市工作组,构建“工作组+扶贫专员”双重工作梯队,注重精准性和普惠制,贷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7万人。
(六)河南固始县驻村第一书记潘挺的扶贫路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自来水管道要铺放的平整些,周边的绿化也要再美观些,同时这个工期还要再加快些,贫困户可是要等着住新房呢。”4月19日,在河南固始县徐集乡八庙村,潘挺一边指着地上摆放待安装的自来水管道,一边对八庙村安置点施工方人员说。潘挺是固始县公安局派驻徐集乡八庙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5月份,作为县公安局派驻到徐集乡八庙村的驻村干部,潘挺担任八庙村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此,他和村民打成一片,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助力脱贫,带领八庙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八庙村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农民只能在土地里刨食。”每当潘挺说起这些,都是神色凝重。在潘挺的努力下,八庙村的扶贫工作获得了各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县公安局党委投入58万余元新建了八庙村村部,用于改善村部的基础建设条件;县公安局党委从办公经费中挤出23万余元资金为八庙村新建一个草绳加工厂,用于促进当地农户就近就业;县天福集团企业投资近15万元为八庙村建设路灯28个,用于改善八庙村的人居环境;争取项目扶贫资金230余万元投入该村建设光伏发电厂,带动125户贫困户受益等。
(七)河南省太康县:新丰光电户用光伏发电进入农家
据国际在线报道,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和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光伏扶贫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江南北,一大批扶贫光伏电站建成发电,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4月20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举行的户用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启动仪式,预示着太康县龙曲镇正式启动光伏发电这一扶贫新模式,带动农户踏上绿色脱贫新路。
据悉,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太阳能是清洁能源里最稳定、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能源来源。周口市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十分适合发展光伏发电。太康县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利用本地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等,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走出了一条“光伏发电+设施农业+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新路,下一步计划在太康县进行整村推行,全县推广。
(八)信阳淮滨:精准扶贫大樱桃种出致富路
据中国网报道,4月19日,在信阳淮滨县其明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百亩樱桃园里,负责人孙居龙正在对樱桃树整形修枝。去年,该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在张庄乡三里村种植了红灯、早红、红艳等品种的大樱桃,预计收益可观。据了解,该合作社还通过长期雇用本村贫困户,带动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来源: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本期编辑:张宇 崔鹤翔
投稿邮箱:lsxzcb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