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卢氏党建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驻村办工作 > 新闻链接

新闻链接

【新闻链接】党建引领促脱贫 做好群众贴心人

发布时间:2018-05-08
点击量:

——访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第一书记王鑫华

作者:□时报记者 刘林 文/图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黄河时报

 

1.jpg 

王鑫华到贫困户家中为其发放在食用菌基地工作的工资

2.jpg 

王鑫华在食用菌基地现场为参观者介绍食用菌新品种玉木耳生产情况

 今年3月底,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文件,对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卢氏县东明镇,对获得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的北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鑫华进行了采访。

王鑫华,卢氏县农牧局菌业生产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股股长,卢氏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20157月,被派驻到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自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他自觉融入到村民之中,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发挥领头雁作用,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带领村三委和驻村队员,勤奋努力,扎实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A狠抓组织建设,强化核心堡垒

北苏村位于东明镇东部,距卢氏县城7公里,下辖10个居民组,356323人,现有耕地750亩、林地800亩。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7户,贫困人口132人,2016年脱贫936人;2017年脱贫1546人,现有贫困户2350人。由于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多地少,没有产业项目,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

王鑫华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后,牢牢抓住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核心、思想核心、决策核心和行动核心作用,不断巩固基层基础。为了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理论水平,王鑫华邀请县、乡优秀党务工作者对支部委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支部活动。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活动日制度。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坚持上党课制度,狠抓每月5日的党员活动日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此外,认真制定党员发展计划,积极吸收年轻人加入党组织。2017年已培养两位入党积极分子,做好了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储备工作。

在王鑫华的带领下,北苏村党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2017年北苏村党支部被卢氏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级支部

为了提高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王鑫华组织村两委成员完善了村务公开工作制度。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做法,实行民主决策,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完善《村干部值班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村务规章制度,使村务工作公开透明,两委班子成员精诚团结,齐心合力共谋发展大计。

B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脱贫产业

 卢氏的食用菌远近闻名,但主要产区在西南山区,县城周边很少有人种植。作为食用菌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担任着卢氏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鑫华决心利用自己专业知识,为北苏村发展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经过慎重的考察和调研后,王鑫华决定引进目前市场价值最高的羊肚菌项目,并决心修建高标准设施试验种植羊肚菌,提高羊肚菌产量。2016105日,北苏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正式开工,1118日建成高标准食用菌大棚10个,种植新品种羊肚菌1500平方米。在王鑫华的悉心指导和管理下,羊肚菌长势良好,20174月,共收货鲜羊肚菌1000多斤,价值5万余元。

当年4月份羊肚菌收获后,王鑫华又引进黑木耳黑尊品种,共栽培3万袋。接着他又从东北吉林农大引进玉木耳的栽培技术和品种,种植3万袋,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北苏村食用菌种植的成功,引来了县内外的众多参观者,河南电视台9频道专程来到北苏村,进行了第一书记邀请你来看看30分钟的现场直播,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北苏村种植的玉木耳和黑木耳也由河南有线电视总公司和郑州有线电视公司在网上进行销售。

北苏村北坡有退耕还林核桃园800亩,由于疏于管理,产量较低。为了提高核桃产量,增加群众收入,2017年,王鑫华邀请林果业专家三次到该村进行技术培训,督促群众加强核桃园管理,对全部核桃树进行涂白,对生长期的核桃树进行修剪,同时组织群众对核桃树进行施肥。通过积极督促和有效管理,今年北苏村核桃树质量和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目前,北苏村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两项脱贫项目,食用菌种植全覆盖,核桃产业全覆盖,加上养殖业和蔬菜种植等产业以及劳务输出作支撑,为贫困群众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关心群众冷暖,着力改善民生

 驻村以来,王鑫华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积极做好困难救助,帮群众渡过难关、解除疾苦。协调国家海关总署、郑州海关、三门峡海关为北苏村学生及幼儿园捐物3次,捐赠学生文体用品和食品70套,价值近2万元;为村民免费发放农药40箱,价值12000元;积极协调乡镇关爱基金,慰问贫困户47户,总价值达12500元;组织帮扶人员开展送温暖活动,筹集资金8000元,看望和慰问47户贫困户。除此之外,为4个贫困家庭学生申报雨露工程助学,解决助学金8000元。

北苏村贫困户连条门因意外车祸导致重伤,在三门峡、西安两地医院治疗花费30多万元,王鑫华和驻村工作队员一道,积极帮助其联系保险、医保等事宜,并在网上发起众筹,筹集资金11800元;享受医疗报销20万元;享受保险报销1万元。贫困户李丁虎、符会宾在王鑫华的帮助下在县医院通过扶贫政策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用去医疗费43千元,全额报销,解决了多年无法正常行走的问题。41岁的非贫困户赵金丽20178月份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住院费用15万多元,王鑫华经多方努力为她办理了低保手续,并为她申请民政救助500元、关爱基金500元,又为赵金丽及村民苏丽江、王广福申请民政部门医疗救助金1万多元。北苏村村部附近住着一位80多岁的袁老太太,独自一人,行动不便,生活十分困难,王鑫华和驻村工作队员每天早上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她提上一桶水,解决老人家的日常用水问题。此外,王鑫华还帮助北苏村18户贫困户办理了低保,帮助5户办理了残疾证,帮助12户办理了学生享受助学手续,帮助4户办理了易地搬迁,帮助2户进行了危房改造……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王鑫华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他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D轻伤不下火线,只为脱贫攻坚

驻村以来,王鑫华白天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倾听他们的实际需求,晚上加班整理相关资料。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熬过多少夜,又有多少周末不能回家陪伴家人。

201711月,在去贫困户家走访途中,王鑫华不慎摔倒,造成股骨平台内不全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关节腔积液。不巧的是,再过几天县人劳局举办的义工培训班轮到了他主讲。为了不耽误给培训班上课,王鑫华拄着双拐在课堂上整整讲了七天。课程结束后,他又拄着拐杖投入到了太阳能路灯安装、最美东明人表彰人选筛选、贫困户慰问等工作。一个月后,到医院检查,发现骨伤恢复不如预期,主治医生强制让其休息。不得已,他才请了两周的假,可就在请假的第二天,他拄着双拐的身影又出现在会场之上……

在驻村工作中,不仅要考虑整村发展的大事,还要从小事做起,从关乎民生的细微处入手,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只有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推进。王鑫华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乐于奉献,这是对身处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的起码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脱贫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来源:黄河时报)

 

本期编辑:张宇    崔鹤翔

投稿邮箱:lsxzcbxxbs@163.com